980 次浏览

家乡古镇介绍

     千年古镇仙源镇,徽州古城之一,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。自公元752年(唐天宝十一年)建立太平县始至1965年止,一直为太平县治。1964年因陈村水库的建造,原建设方案中仙源镇处于淹没线以下,故将县城迁往甘棠镇。据《太平县志》载:麻川水……为邑东条水,以其源出黄山轩辕等诸峰,古称仙源。因镇坐落在麻川河(就是这里所说的麻川水,我们都叫她东门河)畔,故取名“仙源镇”。仙源镇在唐之前称沙镇,始立太平县时称为太平镇,直至宋代称为“仙源镇”。
     古镇地处黄山区东郊,位于“两山一湖”(黄山、九华山、太平湖)黄金旅游线上,距新城太平8公里,距黄山南大门38公里,距太平湖28公里,合铜黄高速公路和103、322省道穿境而过,交通十分便利,自然资源丰富,全镇土地总面积44平方公里,总人口1.15万人,其中镇区人口5000人。古镇境内环境优美,旅游资源丰富,早在唐宋年间这里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就已享有盛誉。
     仙源地势呈盆谷状,中部平坦,周丘陵环绕。因其三面环水,素有“面揖黄山,足潆碧水”的美誉。仙源历史悠久,作为黄山区的老县城所在地,镇域范围内的古迹建筑众多,城东始建于1765年(清乾隆三十年)的麟凤桥,长约90米,横跨麻川南北。桥上游有一巨石伸卧河心,史称“板石”,石上有明清诗刻多首。城南永济桥建于1630年(明崇祯三年),长约29米,两边有附桥,连接富溪河两岸。镇内有方氏九枥、周恭节公祠等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这些古建筑无一不印证着仙源古镇曾有的辉煌,残存的古迹虽经多年损毁,却无法抹去仙源浓厚深蕴的古城气息,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仙源古城墙了。
     据镇志记载,原太平县城墙始建于宋绍定间(公元1228-1233年),周长共一里二百一十步,高八尺。城墙沿富溪河而筑。宋时初建城门有通津、宁远、承流、宣化四门。明弘治十五年(公元1502年),重建县城,至明正德十五年(公元1520年),建成城门五座,分别为南宁国、西弦歌、上东门、下东门、北拱辰。此时,县城只有城门而无城墙。明嘉靖四十二年(公元1563年),加筑建墙,高一丈、厚七尺,周八百丈,建有城楼1座、城门5座、大小水关2处。明万历四年(公元1576年),扩建城墙,基宽一丈二尺,高一丈八尺,厚一丈,上宽八尺,并加筑砖环九百多丈。城池坐北朝南,城池之内,青砖黛瓦、高堂大宅、鳞次栉比,富丽堂皇的庙宇宗祠达三十多座,尤以孔庙、县署建筑宏伟、精美,雕梁画栋、刻石镂砖誉冠“宁(国府)属六邑”。1958年,古城墙全部拆除,墙基建简易公路,仅城北尚留有一小段城墙,至今已颓废。镇四周有“富溪夜月”、“南院丹桂”、“北岭玉松”、“榜山架镜”、“板石听琴”、“云中观雾”、“庆云撞钟”、“板石垂钓”等8景。
欢迎光临我的空间

Copyright(C) 2007 summersnow’s spaces. All Rights Reserved.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