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,030 次浏览

今天政治课讨论的是中医的去否问题

     今天下午像往常一样去玉泉上政治课,下午1点钟左右就到了教室。每一次课就讨论一个方面的问题,今天讨论的是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,主要是以中医的去留为例来说明的。
     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,对于科学与非科学(伪科学)的划界,主流的说法认为,科学可以通过严格的科学方式进行检验,在其有效范围内
没有发现反例且具有可重复性。 伪科学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,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,要害在于,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科学,把已经被科学界证明不属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对待,并且长期不能或者拒绝提供严格的证据。伪科学虽然宣称有科学依据,但其例证都不能通过科学实验的验证,甚至阻挠严格的验证。当代科学哲学研究中,越来越多的科学哲学家,倾向于把理论是否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和可纠错性,当作科学整体观的主要特征,即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。在课堂上,老师也认为科学应该说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,是被社会认定的可以接受的,是在社会制度上的考究。而伪科学则更多是社会学和政治学上的术语。
     接下来就是举了中医的例子来说明问题。根据今年4月29日腾讯网的一则报道,介绍了反对中医最激烈的十个名人,他们是鲁迅、梁启超、
郭沫若、李敖、何祚庥、严复、陈独秀、梁漱溟、方舟子和罗永浩。各人的观点都是强烈反对中医,或认为中医是伪科学,或主张取缔中医。在这些反对中医的学者看来,中医根本的问题在于其理论没有现代科学作为支撑。现代医药科学是建立在物理、化学、生物学、统计学等学科的基础上的,已经是现代科学的一部分。而中医却独立于这些体系之外,其理论还停留在两千年前的水平上。当然也有人对上述人物所提出的观点给予反击,国家卫生部旗帜鲜明地指出:中医不会退出国家医疗体制!
    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,大家发言都非常踊跃,特别是医学院的同学,大多数人还是支持中医的,大体上主要谈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:对
中西医的取舍关键看疗效、中药是否需要走现代化以及中药是否需要制定相应标准等方面。
     就疗效而言,中医有一些有效的药物和疗法,但这些有效性只是经验的积累,与其理论无关。所以说老中医的地位不可取代,这其中的很
多隐性知识是不可学的。有一些被认为是有效的药物当中,也存在副作用不明的危险。西药在上市之前,必定要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,在明确疗效以及副作用的情况下,才会让患者服用。目前我国的中成药上市审批相对宽松,很少受到严格的检验,对其副作用也就无从得知。从这一点来看,中药的相关标准的制定是必要的,否则中医会遭受更多的质疑。
     对中药是否需要走现代化的问题,主要是因为中医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,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去改造中医看来就有其必要性了。但
也有人提出了相反的观点,认为中医作为我国古老的文化传统,应当更好地去继承,发扬光大,国人应当充分利用它开创新的起点,而不是用西医的一套观点和思路去同化中医,目前的中医发展现状就令人担忧。
     中药制定相应的标准应当是必要的,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之路。但这却是很困难的事情,很难得到西方社会的认同,这也是举步为艰
的,有人尝试过,政府也曾尝试过,但都没有获得成功。主张中西医可以互补,提倡“中西医结合”的观点,发展现代医学的道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,但是两者之间存在差异,如何互补,在目前西医盛行的情况下怎样体现中医的作用,也是很困难的。总总迹象表明中医面临严峻时刻。正当国人对中医的诸多质疑的同时,国外却掀起了中医中药及文化遗产申报的热潮。我国的大量中医外流,国内的名中医数量越来越少,当韩国准备将其医学古籍《东医宝鉴》申报为世界遗产时,国内媒体以《韩国拟将“中医”改称“韩医”申报世界遗产》为题进行了报道,当然韩国称“拟将中医改韩医申遗”是个误会。今天在QQ新闻网又看到关于汉字申遗《韩学者称韩国人发明汉字提出为汉字申遗(图)》的相关报道,当然韩媒体称韩国为汉字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为误传。看来这已经远远超出了科学与伪科学之争的范畴,更涉及到国人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、如何保护好老祖宗的文化遗产问题了。
欢迎光临我的空间

Copyright(C) 2007 summersnow’s spaces. All Rights Reserved.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